当前位置:>首页>城市规划师 > 考试辅导 > 规划原理 > 正文
201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第四章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13-11-08 13:55:37作者:admin  点击:
对于即将来临的2014年,我们要做给自己制定一个全年的计划。很多人已经把201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列入了新的一年的计划中。中国建造师网为配合大家复习,特意整理出了《规划原理》

   对于即将来临的2014年,我们要做给自己制定一个全年的计划。很多人已经把201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列入了新的一年的计划中。中国建造师网为配合大家复习,特意整理出了《规划原理》的各章节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2014年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第四章复习资料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本章结构

  内容精讲

  一、制定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掌握)

  大纲要求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二)协调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制定城镇体系规划,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从区域整体出发,明确城镇的职能分工,引导各类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2、统筹安排和合理布置区域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共享和有效利用

  3、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高

  城市规划,特别是大城市的规划必须按照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增强城市的综合功能,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合理调整用地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改善城市环境的目标。

  3、着力发展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做好这方面的规划布局和用地安排。

  4、适应科技、信息业迅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加强交通、通讯工程建设。

  5、加强居住区规划,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生活方便、环境优美。

  (四)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

  要明确和强化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管制作用,确保城市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编制规划,合理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和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并严格执行国家用地标准。

  2、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尽量少占基本农田。

  3、按照法定程序审批各项建设用地,对城市边缘地区土地利用要严格管制,防止乱占滥用。

  4、严格查处一切违法用地行为,坚决依法收回违法用地。

  5、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土地收益。

  6、重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城市规划统一指导下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

  我国也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矛盾同时存在。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合理和节约利用水资源。

  1、把保护水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做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规划,要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建设用水。

  2、依据本地区水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

  3、根据水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和调整产业结构,缺水城市要限制高耗水型工业的发展,对耗水量高的企业逐步实行关停并转。

  4、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并重视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5、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地下水已超采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开采。

  (五)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本任务,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1、逐步降低大城市中心区密度,搞好旧城区改造,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疏散中心区人口。重点解决基础设施短缺、交通紧张、居住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严格控制新项目的建设。

  2、城市布局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建设项目选址要严格按城市规划进行,市区污染严重的项目要关停或迁移。

  3、加强城市绿化规划和建设,加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生态绿地的建设,市区绿化用地绝对不能侵占。同时加强城市外围地区生态绿地系统的建设。

  4、增强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把解决水体污染放在重要位置。

  (六)正确引导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在城市规划的指导和管制下进行,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p#分页标题#e#

  1、依法保护各级政府确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对文物古迹的修缮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历史的原貌和真迹。

  (2)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提出控制要求,包括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建筑形式、建筑色彩等。

  (3)还要注意保存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以便完整的体现它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2、保护好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3、历史文化名称都要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按照规划严加管理、妥善保护。

  (八)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风景名胜区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把保护放在首位。要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把名胜区保护、建设和管理好。其中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因此:

  1、要认真编制风景名胜保护规划,根据生态保护和环境容量要求,合理确定开发利用的限度及旅游发展的容量,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则应当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相互衔接、协调。

  2、加强管理,认真实施规划,对风景名胜区内各类建设活动,要严格控制。

  (九)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城市的风貌和形象,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每个城市都应根据自身地域、民族、历史、文化特点,塑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塑造要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段来实现。

  (十)增强城市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城市防灾是保证城市安全,实现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包括:防火,防洪,防爆,防震等。因此要加强消防编制,一定要按规划设置消防通道,配置消防设施。如:对于易燃、易爆及危险品仓储等设施,一定要慎重选址,要与其他建筑留出防火,防爆安全距离;要科学安排各种防汛、防洪设施,不能随意填平水面;位于地震多发地区的城市,要在规划中留出必要的避难空间

  二、城市规划的调查与分析

  大纲要求

  1、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2、熟悉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一)城市规划调查的内容(掌握)

  通过科学、系统的调查,把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认识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

  1、区域环境的调查

  区域环境在不同的城市规划阶段可以指不同的地域: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区域环境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

  详细规划阶段,区域环境指与所规划地区发生作用的城市内的周边地区。

  2、历史文化环境的调查

  历史文化环境的调查,首先要通过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进行调查,把握城市发展的动力以及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因。

  其中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发展演变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城市的特色和风貌体现在两个方面:

  (1)社会环境方面。

  (2)物质方面。

  3、自然环境的调查

  自然环境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自然条件影响决定了城市功能组织、发展潜力、外部景观。(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平原与山地,沿海与内地)

  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城市发展的变化,如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枯竭,会导致城市的兴衰。

  在自然环境的调查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地理环境

  (2)自然气象因素

  (3)自然生态因素

  4、社会环境的调查

  主要包括两方面:

  (1)人口方面。

  (2)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

  5、经济环境的调查

  在区域环境的不同阶段中的重点有所不同(与区域环境调查相似)

  总体规划阶段:主要涉及区域的、城市的整体经济状况。

  详细规划阶段:侧重于地区性的或项目的经济状况。

  城市经济环境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2)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

  (3)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4)城市建设资金的筹资、安排与分配

  6、市政公用工程系统调查

  主要有:给水、排水、供热、供电、燃气、环卫、通讯设施和管网的基本情况,以及水源、能源供应状况和发展前景。#p#分页标题#e#

  7、城市土地适用的调查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所确定的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对规划区范围的所有用地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对各类土地使用的范围、界限、用地性质等在地形图上标注,在详细规划阶段还应对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等情况进行调查,完成土地使用的现状图和用地平衡表。

  (二)规划调查的主要方法(掌握)

  调查方法的选取与所调查的对象及规划研究的要求直接相关。主要方法有: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调查、文献资料的运用。

  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性质与抽样调查类似,但是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流。适用两方面:

  (1)对无文字记载也难记载的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调查;

  (2)对尚未形成文字或对一些愿望与设想的调查,如城市中各部门、政府的领导以及广大市民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与愿望等

  4、文献资料的运用

  通过文献资料运用,可以掌握与城市发展相关的信息。主要文献有:历年的统计资料(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房屋普查等),城市志和县志以及专项志书(如城市规划志,城市建设志等),涉及历次城市规划政府的相关文件与大众传媒,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等。

  (三)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熟悉)

  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空间模型分析。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分为:因果分析法、比较法

  (1)因果分析法

  (2)比较法

  2、定量分析

  描述性系统分析的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提炼出大量数据资料所包括的基本信息。

  (1)频数和频率分析

  频数分布:指一组数据中取不同值的个案的次数分布情况(出现的次数)。一般以频数分布表的形式表达。

  在规划调查中,经常有调查的数据是连续分布的状况,如人均居住面积,一般是按照一个区间来统计。

  频率分布:一组数据中不同取值的频数相对于总数的比率分布情况。一般以百分比的形式来表达。

  (2)集中量数分析

  集中量数分析:指用一个典型的值来反应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反应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最常见的有算术平均值、众数。

  ①平均数:调查所得各数据之和除以调查所得数据的总数。

  算术平均数:

  例:如果样本容量是n,其观测值分别为,则算术平均值可表示为:

  加权平均值:在单值分组资料中,计算平均值首先要将每个变量值乘以所对应的频数,得出各组的数值之和,然后将各组的数值之和除以单位总数,就得到加权平均值。

  例:在计算算术平均值时,如果每个观测值在样本中的比重即频数不同,应采取下面公式:

  其中,分别为的频数。

  ②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可以用来概括地反应总体的一般水平或典型情况。

  (3)离散程度分析

  与集中程度分析相反,离散程度分析是用来反应数据离散程度。

  ①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意义:一组数据的极差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大,也就是集中程度的统计量的代表性低。具有偶然性。

  ②标准差:一组数据对其平均数的偏差平方的算术平均值的平方根。(即方差正平方根)

  ③离散系数: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是一种相对的表示离散程度的统计量,能够使我们对两个不同总体中的同一离散数统计进行比较。

  (4)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就是对相关关系进行函数处理。其中一个因素为控制因素,(自变量),另一个预测因素为因变量,这样可以进行实验,预测。

  另外,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还有矩阵分析、层次分析等。

  3、空间模型分析

  城市规划各个物质因素都在空间上占据一定的位置,形成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除了用数学模型,文字说明表达外,还可以用空间模型的方法来表达。

  (1)实体模型:两种表达:用图纸表达,例如用投影法画的平面图、剖面图、里面图,在不同的规划层面里都有规定的比例要求,表达方法也有规范的要求,主要用于规划管理和实施。也有用透视法画的透视图、鸟瞰图,主要用于表达效果。#p#分页标题#e#

  (2)概念模型:一般用图纸表达,主要用于分析和比较。

  ①几何图形法

  ②等值线法

  ③方格网法

  ④图表法

  (四)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

  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是针对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面对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作用:寻找针对具体问题的对策,是城市规划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基础;为城市规划过程中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是规划过程更加科学和合理。

  本质:多学科的,要综合利用其他专业的知识(如经济学、社会学、工程学等专业)。把不同学科的有用之处组织在一起来提出对策和建议。

  城市规划的专题研究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和规划过程的具体要求而确定,一般覆盖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方面和特别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三、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大纲要求

  1、掌握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2、掌握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3、熟悉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按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进行划分,以满足不同层次规划的要求。城市用地分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以达到大类为主,中类为辅;分区规划阶段中类为主,小类为辅;详细规划阶段应达到小类深度。

  城市用地评价包括三方面: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和用地的经济性评价。

  (一)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掌握)考P54

  自然环境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对城市布局的形成和职能的发挥起到很大影响。城市用地自然条件评价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候和地形等几个方面。

  1、工程地质条件

  (1)土质与地基承载力

  全面了解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种地基的承载能力,对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合理布置以及工程建设的经济性,都十分重要。

  (2)地形条件

  城市规划的布局、道路走向和线型、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筑群体的布置、城市的形态与形象等,都会受城市地形条件的影响。

  结合地形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能够节约土地、减少平整土石方工程投资,有利于城市管理。

  城市各项工程设施的建设对用地的坡度都有具体的要求。如:平地常要求不小于0.3%的坡度,有利于地面水的汇集和排除,但是地形过陡,将会出现水土冲刷问题。地形坡度的大小对道路的选线、纵坡的确定及土石方工程量的影响尤为显著。

  (3)冲沟

  冲沟:由间断流水在底层表面冲刷形成的沟槽。

  不利:使切割用地支离破碎,对土地的使用不利;,尤其在冲沟的发育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增加路线长度和增设跨沟工程,给工程带来困难。

  规划前应弄清冲沟的分布、坡度、活动状况,以及冲沟的发育条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对地表水进行导流,或通过绿化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4)滑坡与崩塌

  物理工程地质现象。

  滑坡成因:由于斜坡上大量坡体(土体或岩体),在风化、地下水以及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常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地区。

  不稳定的坡体本身,或处于滑坡体下滑方向的地段,都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崩塌成因:由山坡岩层或土层的层面相对滑动,造成山体失去稳定而塌落。

  裂隙发育且节理面顺向崩塌方向极易发生崩落,尤其是因过份人工开挖,都会导致崩塌。

  (5)岩溶

  岩溶:地下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盐岩)在含有二氧化碳、硫酸盐、氯等化学成分地下水的溶解与侵蚀下,岩石内部形成空洞(地下溶洞)。(也称喀斯特现象)。

  城市规划时要查清溶洞的分布、深度以及构造特点,而后确定城市布局和地面工程建设。

  (6)地震

  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大多由地壳断裂构造运动引起的。在有活动断裂带的地区,最易发生地震,在断裂带的弯曲突出处和断裂带的交叉的地方往往是震中所在。

  注意:强震区不宜建设城市;在震区建设城市时,要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并且考虑震后疏散救灾等问题。建筑不宜连成片。

  地震断裂带上一般可以绿化,不进行建设,同时也不能布置主要的交通干道,城市上游不能修建水库,以免地震损害水库,洪水下泄危机城市。#p#分页标题#e#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

  首先:江河湖泊等地面水体,不但可以作为城市的水源,而且在水路运输、改善气候、稀释污水及美化环境方面发挥作用。

  不利影响:洪水侵患,年水量不均,水流对沿岸的冲刷,河床泥沙淤积等。

  因此沿江河的城市规划中应处理好用地选择,用地布局以及堤防工程建设等各方面的问题。在城市不同区域还要采用不同的防洪设计标准,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城市的合理布局并且节约建设投资。

  其次:城市建设可能造成对原有水系的破坏,如:过量取水,排放大量污水,改变河道等。

  在规划和建设之前,需对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水质等进行调查分析,随时掌握水情动态,研究规划对策。

  (2)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地下水经常作为城市用水的水源,特别是在远离江河湖泊或地面水水量不足,而水质又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城市,调查并探明地下水资源尤为重要。

  分类:按成因与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能作为城市水源)。

  潜水:地表渗水形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因此潜水水位及其水的流动状态与地面的状况有关,埋深也因各地的地面蒸发、地质构造(如隔水层距地面的深度)和地形等不同而相差悬殊。

  承压水: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由于有隔水项板,承压水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小,也不易受地面污染,因此成为远离江河城市主要水源。

  地下漏斗: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 "漏斗";

  危害:使漏斗外围的污染物质流向漏斗中心,使水质变坏;严重时造成水源枯竭并引起地面沉陷,形成碟形洼地,对城市的防汛与排水均不利,也会对地面建筑及各项管网工程造成破坏。

  地下水的流向对城市布局也有影响,如:对地下水有污染的一些建设项目不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方向,以尽量减少水体污染。

  3、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诸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在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生活环境,防止城市污染等方面,关系密切。

  (1)太阳辐射

  分析城市所在地区太阳运行规律和辐射强度,对于建筑的日照标准、建筑朝向、建筑间距的确定,以及建筑的遮阳设施与各项工程的采暖设施的设置,提供规划设计的依据。

  (2)风象

  ①风:地面大气的水平移动,由风向和风速两个量表示。

  ②风向: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的一个基本特征指标:风向频率。

  风向频率一般是分8个或16个罗盘方位观测,累积某一时期内(一季、一年或多年)各个方位风向的次数,并以各个风向发生的次数占该时期内观测、累计各个不同风向(包括静风)的总次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风向频率=(某一时期内观测、累计某一风向发生的次数/同一时期内观测、累计风向的总次数)*100%

  ③风速:单位时间内风所移动的距离,表示风速的一个最基本指标是用平均风速表示。

  平均风速是按每个风向的风速累计平均值来表示的。(加权平均数)

  ④风玫瑰图--根据城市多年风向观测记录汇总所绘制的风向频率图和平均风速图,又称为风玫瑰图。风玫瑰图是研究城市布局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为了减轻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生活居住区的危害,通常把工业区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位;应同时考虑最小风频风向、静风频率、各盛行风向的季节变换及风速关系。如:

  ①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方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的转换夹角大于90度,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位,居住区位于其下风位。

  ②当全年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应避免使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任何一个盛行风向的上风方向,工业区和居住区可以分别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

  风速与污染的危害关系一般是反比关系,即风速越大,污染物越容易扩散,从而降低了污染物浓度。

  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不但要考虑城市盛行风向的影响,还要注意当地静风的频率。

  城市用地布局在绿地安排和道路系统规划中也应考虑自然通风的要求:大面积绿地安排成楔状插入城市,可以引导风向;道路系统的走向可与冬季盛行风向成一定角度,以减轻寒风对城市的侵袭。#p#分页标题#e#

  另外,对城市局部地段在温差热力作用下产生的小范围空气环流也应考虑,处理得当有利于该地段的自然通风。如在山地背风面,由于会产生机械性涡流,布置于此的建筑有利于通风,但其上风向若为污染源时,也会因此而加剧污染。

  (3)气温

  气温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

  ①城市所在地区的日温差或年温差较大时,会给建筑工程的设施和施工带来影响。

  ②在工业配置时,需根据气温条件,考虑工业工艺的适应性与经济性问题。

  ③在生活居住方面,则应根据气温状况考虑生活居住区的降温或采暖设备的设置问题。

  在日温差较大的地区(尤其在冬天),容易出现逆温层现象,在静风和谷地地区,由于山坡气流的下沉,更加剧这一现象,这时城市上空大气比较稳定,有害的烟气滞留或扩散缓慢,加剧污染。

  城市中由于建筑密集,硬地过多,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往往出现市区气温高于郊外的现象--热岛效应。

  在规划布局时,可以增设大面积水体和绿地,加强对气温的调节作用,从而减少热岛效应。

  (4)降水与湿度中华考试网

  降水--降雨、降雪、降雹、降霜等气候现象的总称。

  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对城市排水设施有较为突出的影响。此外,山洪的形成、江河汛期的威胁等也给城市用地的选择及城市防汛工程带来直接的影响。

  湿度高低与降水的多少有密切关系,相对湿度又随地区或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湿度的大小会对城市某些工业生产的工艺产生影响,同时又与居住环境是否舒适有关。

  (二)城市用地的建筑条件评价(掌握)考P57

  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它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他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

  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相比,城市用地的建筑条件评价更强调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

  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方面

  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评价,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城市各项功能的组合与结构是否协调,以及城市总体运行的效率。

  (2)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的需要,城市布局结构形态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将对城市空间发展、调整或改变的可能性产生影响。如工业的改造或者规模的扩展,以此带来生活居住用地等相应的增加,是否会在工作地与居住地空间扩展出现结构性障碍等。

  (3)城市用地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工业排放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城市布局的矛盾。

  (4)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协调性、矛盾与潜力,城市对外铁路、公路、水道、港口及空港的站场、线路的分布,将对城市用地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还对城市进一步扩展的方向和用地选择造成制约。

  (5)城市用地结构是否体现出城市性质的要求,或者反映出城市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的特色等。

  2、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包括:质量、数量、容量与改造利用的潜力等。--影响到土地的利用及旧区再开发的可能性与经济性。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商业服务、文化教育、邮电、医疗卫生等设施--土地利用的重要衡量条件;尤其在旧区改建方面,土地利用的价值往往要视旧有住宅和各种公用服务设施以及改建后所能得益的多少来决定。

  城市市政设施包括:现有的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煤气等的管网、厂站的分布及其容量等方面。--土地开发的基础条件,影响城市发展的格局。

  3、社会、经济构成方面

  社会构成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的密度,以及城市各项物质设施的分布及其容量同居民需求之间的适应性。人口分布的疏和密反映出土地利用的强度与效益。

  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相应的就业结构都将影响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各种用地的数量结构。

  (三)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熟悉)考P58

  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指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价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土地的区位、投资于土地上的资本、自然条件、经济活动状况等条件,可以揭示土地质量和土地收益的差异。#p#分页标题#e#

  1、城市土地的基本性质

  认识城市土地的特殊性是进行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基础。

  (1)承载性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

  承载性--城市土地为城市各项建设和经济社会活动提供场所,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也是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载体。这一特性为承载性。

  城市土地承载性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影响主要在物理属性方面,而与其自身肥沃程度无关。

  (2)区位的极端重要性

  城市土地区位的含义,除包括地理坐标表示的几何位置外,更重要的是经济地理位置,即某一地段与周围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与就业中心,交通线路等社会经济要素的相对位置。

  包括:有形区位:如土地所在位置距就业中心、交通路线的远近,基础设施的条件等;

  无形的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环境等。

  (3)地租与地价

  地租--报酬或收益,本质是土地供给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向土地需求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时所索取的利润。

  土地价格--是土地供给者向土地需求者让渡所有权时获得的一次性货币收入。

  在我国,土地属国家所有。因此地价一般指土地一定年限内使用权的价格,是国家向土地使用者出让土地使用权时获得的一次性货币收入。

  经济学中分析:城市土地在城市不同用途之间合理分配的基础是价值最大法则。即土地所有者追求最大地租,土地使用者则寻求生产过程中的利润最大而使地租等于其边际产出价值。

  极差地租--不同区位的土地或同一土地上由于土地肥力、相对位置及开发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地租。

  2、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表4-1:城市土地经济评价因子体系

  基本因素层

  派生因素层

  因子层

  土地区位

  繁华度

  商业服务中心等级

  高级商务金融聚集区

  集贸市场

  交通通达度

  道路功能与宽度

  道路网密度

  公交便捷度

  城市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

  供水设施

  排水设施

  供暖设施

  供气设施

  供电设施

  社会服务设施

  文化教育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

  文娱体育设施

  邮电设施

  公园绿地

  环境优劣度

  环境质量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自然条件

  地形坡度

  地基承载力

  洪水淹没与积水

  绿化覆盖率

  其他

  人口密度

  建筑容积率

  城市规划

  人口密度

  建筑容积率

  用地潜力

  四、城镇体系规划

  大纲要求

  1、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工作方法

  (一)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掌握)考P60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条件;

  (1)历史背景

  (2)区域基础

  (3)经济基础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突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4、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5、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7、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8、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9、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步骤(掌握)

  1、准备

  2、分析

  3、预测

  4、立意

  5、规划

  6、评估

  7、成果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掌握)考P62

  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图纸

  1、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其中,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附件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2、主要图纸:包括城镇体系现状图、城镇体系规划图、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图。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000~1:100000。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用1:50000~1:10000。#p#分页标题#e#

  城市总体规划  五、城市总体规划

  大纲要求

  1、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2、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3、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4、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

  5、掌握城市分区规划的作用和内容

  (一)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掌握)考P62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包括下列内容:论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

  (1)文字说明

  简述城市自然、历史、现状特点;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的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初步划出城市规划区范围;原则确定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初步预测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提出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初步方案;对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基础设施、防灾、环境保护、重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提出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的意见。

  (2)图纸

  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标明相邻城镇位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重要工矿和风景名胜区。城市现状示意图:图纸比例1:10000~1:25000,标明城市主要建设用地的范围、主要干道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城市规划示意图:图纸比例1:10000~1:25000,标明城市规划区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大致范围,标注各类主要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干道、河湖水面、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其他必要的分析图纸。

  (3)专题研究报告

  在大纲编制阶段应对城市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撰写专题研究报告。例如人口规模预测专题、城市用地分析专题等。

  (二)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考P63

  1、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建设和合理发展。

  2、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

  (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确定城市性质的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消防、防洪、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场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p#分页标题#e#

  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其规模和实际需要适当简化

  城市总体规划(续)

  (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掌握)考P64

  1、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1)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的收集,应根据规划内容要求,结合城市特点,拟定调查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最终形成资料汇编。

  (2)调查城市各项用地的分布和面积,并要求经过实地踏勘,查明各种用地的界线,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形成城市用地现状图。

  (3)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是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定要因地制宜,特别是抓住对用地影响最突出的主导环境要素,进行重点的分析与评价。

  城市用地的评定一般分为三类

  (1)一类用地:适用于修建的用地。

  (2)二类用地: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

  (3)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2、确定总体规划经济技术指标。总体规划的经济技术指标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和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

  3、确定城市性质

  4、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的构成:年龄、性别、家庭、劳动、职业等构成情况。

  (2)城市人口变化:自然增长、机械增长、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人口平均增长率)

  (3)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4)确定城市用地规模

  5、确定城市总体布局

  (1)遵循原则:

  ①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②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③依托旧区、紧凑发展

  ④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2)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①集中式的城市用地布局

  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城市用地布局

  ③分散式的城市用地布局

  (3)城市用地布局的艺术问题

  ①城市用地布局艺术

  ②城市空间布局要充分体现城市审美要求

  ③城市空间景观的组织

  ④城市轴线艺术中

  ⑤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四)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掌握)考P70

  1、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1)前言:说明规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2)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点;

  (3)城市规划区范围;

  (4)城市性质、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及用地规模;

  (5)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6)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保护;

  (7)旧区改建原则,用地结构调整及环境综合整治;

  (8)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措施;

  (9)各项专业规划;

  (10)近期建设规划’

  (11)实施规划的措施。

  2、总体规划说明书、有关专题报告及资料汇编

  3、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

  (1)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图。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00~1:200000;

  (2)城市现状图:图纸比例一般大中城市为1:10000~1:25000,小城市为1:5000;

  (3)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绘制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

  (4)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

  (5)城市总体规划图,表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内容,图纸比例同现状图;

  (6)环境保护、防灾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7)近期建设规划图;

  (8)各项专业规划图。

  (五)城市分区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掌握)考P71

  1、城市分区规划的作用

  在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大、中城市可根据需要编制分区规划。分区规划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2、城市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原则确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

  (2)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

  (3)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控制范围。

  (4)确定绿化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区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p#分页标题#e#

  (5)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3、分区规划的成果

  (1)分区规划文本的内容

  ①总则:编制规划的依据和原则。

  ②分区土地利用原则及不同使用性质地段的划分。

  ③分区内各片人口容量、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列出用地平衡表。

  ④道路(包括主、次干道)规划红线位置及控制点坐标、标高。

  ⑤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保护管理要求。

  ⑥工程管网及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要求。

  (2)分区规划图纸

  ①规划分区位置图:表现各分区在城市中的位置。

  ②分区现状图: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0。内容包括:分类标绘土地利用现状、市政设施及公共设施现状。

  ③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0,内容包括规划的各类用地界线,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用地界线的保护范围。

  ④分区建筑容量规划图:标明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及分区界线。

  ⑤道路广场规划图:规划主、次干道和支路的走向、红线、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主要道路交叉口形式和用地范围;主要广场、停车场位置和用地范围。

  ⑥各项专业规划图。

  (3)分区规划应收集的基础资料

  总体规划对本分区的要求;分区人口现状;分区土地利用现状;分区居住、公建、工业、仓储、市政公用设施、绿地、水面等现状及发展要求;分区道路交通现状及发展要求;分区主要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六、城市详细规划

  大纲要求

  1、掌握详细规划的类型、作用和地位?

  2、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3、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4、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5、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掌握)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细分地块并规定其使用性质、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具体来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

  (2)确定各地块建筑容量、高度控制及建筑形态、交通、配套设施及其他控制要求。

  (3)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的标高。

  (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5)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

  (1)地块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几项:

  ①用地性质

  ②用地面积

  ③建筑密度

  ④建筑控制高度

  ⑤建筑红线后退距离

  ⑥容积率

  ⑦绿地率

  ⑧交通出入口方位

  ⑨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2)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①人口容量

  ②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要求

  ③其他环境要求

  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1)文本内容

  ①总则:制定规划的目的、依据及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②各地块划分及规划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③各地块使用性质划分和适建要求。(适建、不适建、有条件适建的建筑类型)。

  ④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⑤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

  ⑥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⑦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

  ⑧奖励和惩罚。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应附地块控制图则。

  (2)图纸内容(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1:2000)

  ①用地现状图

  ②用地规划图

  ③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

  ④工程管网规划图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掌握)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在当前或近期拟开发建设地段,以满足修建需要为目的的进行的规划设计,包括总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和环境设计、道路系统和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等。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满足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并为下一层次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设计提供依据。#p#分页标题#e#

  1、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的空间组织、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2、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1)规划说明书

  ①现状条件分析。

  ②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③用地布局。

  ④建筑空间组织和环境景观。

  ⑤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⑥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⑦竖向规划。

  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

  ⑨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2)规划图纸

  ①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

  ②规划地段现状图: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图纸比例为1:500~1:2000。

  ③规划总平面图:标明地形地貌、规划道路、绿化布置及各类用地的范围和建筑平面的轮廓线、用途、层数等。图纸比例为1:500~1:2000。

  ④道路交通规划图:标明道路控制点坐标、标高,道路断面,交通设施。图纸比例为1:500~1:2000。

  ⑤竖向规划图:用等高线法或标注法表示表示规划后的地形地貌等。图纸比例为1:500~1:2000。

  ⑥市政设施规划图:标明各类市政管线的布置,市政设施的位置、容量,相关设施和用地。图纸比例为1:500~1:2000。

  ⑦绿化景观规划图:标明植物配置的种类、景点的名称。图纸比例为1:500~1:2000。

  ⑧表达规划意图的透视图和鸟瞰图(一般应做模型)

学员心声更多>>

我的一级建造师考试之路

  我的一级建造师考试之路  我于2013年9月中旬参加了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考试,其时,我刚刚...

给兴宏程老师的感谢信

 给兴宏程老师的感谢信  尊敬的兴宏程的老师:  时间流逝,距离2013年一级建造师的考试时间...

致太奇教育的感谢信

王洪祥成绩:管理85市政97 致太奇教育的感谢信  尊敬的太奇教育兴宏程的领导和老师:  我是...

感谢信

感谢太奇兴宏程让我一次通过二级建造师考试。  非常感谢太奇,让我在一年的努力中涅槃重...

感谢信

  感谢信  文 姜明  姓名:姜明 班次:二建机电全科保过班  尊敬的南通兴宏程领导及老...

心路历程 ,圆梦太奇

  心路历程 ,圆梦太奇  文 天津学员靳雨珊  谁知道哪一方面有比较平坦的山坡,可以不用...